#5290. 计算机理论1:计算机常识
计算机理论1:计算机常识
当前没有测试数据。
第1节 计算机常识
1.1 计算机的概念:是一种能迅速而高效的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,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、处理、存储。
1.2 计算机发展代别划分:
阶段 时间 逻辑器件(电子元件) 应用范围
第一代 1946——1958 真空电子管 科学计算、军事研究
第二代 1959——1964 晶体管 数据处理、事物处理
第三代 1965——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 第四代 1971——至今 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应用到了各个领域
诞生:1946年,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,名字叫ENIAC(埃尼阿克)。在宾西法尼亚大学诞生。占地170平方米、重30吨、18000多个电子管、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。
EDVAC,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。第一台二进制冯·诺伊曼结构计算机。
1.3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
1、惊人的运算速度;2、很高的计算机精度;3、超强的存储能力;4、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;5、自动控制能力。
1.4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:
1、科学计算(数值计算):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、大存储容量和连续运算能力,实现人工无法解决的各类科学计算问题。
2、信息处理(数据处理):其特点是数据量大,但计算相对简单。其中数据泛指计算机能处理的各种数字、图形、文字,以及声音、图像等信息。数据处理指对数据的收集、存储、加工、分析和传送的全过程。
3、自动控制(过程控制):是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内容和手段,是由计算机对所采集到的数据按一定方法经过计算,然后输出到指定执行机构去控制生产的过程。
4、计算机辅助系统:是指利用计算机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,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(CAD)、计算机辅助制造(CAM)、计算机辅助测试(CAT)、计算机辅助教学(CAI)等。
CAD:即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,名称为:计算机辅助设计。
CAM:即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的缩写,名称为:计算机辅助制造。
CAI: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的缩写,名称为:计算机辅助教学。
CAT:即Computer Aided Testing的缩写,名称为:计算机辅助测试。
CAE:即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的缩写,名称为:计算机辅助工程。
5、人工智能:AI,是指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,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。
6、网络应用:国际互联互联网已把全球的大多数
1.5 计算机分类:
1、按规模分:巨型、大型、中型、小型、微型计算机。我们学校和家庭使用的计算机都微型计算机,简称微机,又称个人计算机,或简称PC机。
2、按用途分:专业计算机、通用计算机。
3、按原理分:模拟计算机、数字计算机。
中国在1983年就研制出第一台超级计算机银河一号,使中国成为继美国、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超级计算机的国家。中国以国产微处理器为基础制造出本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名为“神威蓝光”,在2016年6月TOP500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,神威·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和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位居前两位。
银河系列、天河系列: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
曙光系列: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(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)
神威系列: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中心
深腾系列:联想集团
浪潮集团参与了部分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生产工作,并有计划独立研发生产超级计算机。
1.6 多媒体计算机
单媒体:只能处理文字和数字。多媒体,可以处理文字、数字、图像、文本、音频、视频等。
一台标准多媒体计算机包括主机,带音频视频功能的显示器,声像输入输出装置,通信与控制端口,只光盘驱动器,多媒体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。多媒体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构成了多媒体通信。
1.7 计算机发展中的著名人物
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之父——阿兰·图灵
1912年,图灵出生在英国伦敦。阿兰·图灵(Alan Turing)这个名字无论是在计算机领域、数学领域、人工智能领域还是哲学、逻辑学等领域,都可谓“掷地有声”。图灵是计算机逻辑的奠者,许多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也源自这位伟大的科学家。为了纪念,以他名字命名的“图灵奖”也已成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。
计算机语言之母——格蕾丝·霍波
格蕾丝·霍波190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中产家庭。1952年,她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编译程序A-O,1959年,她领导的一个工作委员会,成功地研制出第一个商用编程语言COBOL。1971年,为了纪念现代数字计算机诞生25周年,美国计算机学会特别设立了“格蕾丝·霍波奖”,颁发给当年最优秀的30岁以下的青年计算机工作者。因此,“霍波奖”正是全球电脑界“少年英雄”的标志。
电子计算机之父-——冯·诺依曼
美籍匈牙利裔学者约翰·冯·诺依曼(John Von Neumann , 1903-1957)被誉为“电子计算机之父”。 1945年6月,冯·诺依曼与戈德斯坦等人,联名发表了一篇长达101页纸报告,即计算机史上著名的“101页报告”,这份报告奠定了现代电脑体系结构坚实的根基。冯·诺依曼巧妙地想出“存储程序”的办法,并明确提出计算机必须采用二进制数制,冯·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中国激光照排之父——王选
王选(1937年-2006年),出生于江苏无锡,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工程院院士,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,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。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、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,被誉为“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”, 被称为“当代毕升”。
1.8 计算机发展史上的思想与理论
1、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(1623-1662):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。该机由齿轮组成,靠发条驱动,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。
2、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: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。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,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,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,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。
3、英国数学家巴贝奇:1822年,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“差分机”。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,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,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。 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。
4、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(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)图灵机: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,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“存储程序”的基本思想。半个世纪以来,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。
5、冯.诺依曼理论 1944年冯·诺依曼提出计算机结构和工作方式的设想。当今的计算机仍属于冯·诺依曼架构。
冯·诺依曼理论的要点:
(1)计算机硬件设备由存储器、运算器、控制器、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。
(2)存储程序思想:把计算过程描述为由许多命令按一定顺序组成的程序,然后把程序和数据一起输入计算机,计算机对已存入的程序和数据处理后,输出结果。
(3)采用二进制
1.9 计算机奖项
1、图灵奖(A.M. Turing Award),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,是美国计算机协会(ACM)于1966年设立的,又叫“A.M. 图灵奖”,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。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、英国科学家阿兰·图灵,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科学家。获奖者的贡献必须是在计算机领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技术先进性的。大多数获奖者是计算机科学家。
2、计算机先驱奖,设立于1980年。兼顾了理论与实践,设计与工程实现,硬件与软件,系统与部件。
3、高德纳奖,设立于1996年,每1.5年颁奖一次。授予为计算机科学基础做出杰出贡献的人。
4、约翰·冯·诺伊曼奖,设立于1990年,授予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上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。
5、中国计算机学会相关奖项。如CCF终身成就奖、青年科学家奖、王选奖等。
1.10 计算机发展趋势
巨型化、微型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
了解:光子计算机、生物计算机、量子计算机